2017年,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,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。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,我们将把握工作基调,紧扣目标任务,在实干中加快发展,在创新中追赶超越,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。
主要预期目标是:生产总值增长10%以上;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8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%;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%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.5‰以内;完成市上下达节能减排任务。
(一)突出项目建设,保持投资稳健增长
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追赶超越的支撑点,拉动大投资,保障高增长,实施81个重点项目,完成年度投资80.1亿元。
全力推进项目建设。严格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抓、督查通报、观摩促进、跟踪审计的工作机制,推进青树至黎坪公路、龙岗大道、县城西大街西北片区棚户区改造和张坝片区棚户区改造、大河坎圣水路棚户区改造等38个基础设施项目,实施大汉山旅游综合开发、南湖旅游综合开发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等34个产业化项目,抓好美康源高端医学颐养保健、妇女儿童医院等7个社会事业项目,力促签约项目早落地、开工项目快建设、建成项目早达效。
持续强化要素保障。加大争资跑项力度,强化政银企对接,用好各类融资平台,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。规范土地管理工作,清理闲置土地,盘活存量土地,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,保障项目用地需求。扎实开展发展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“三乱”行为,创优项目建设环境。
力促项目滚动实施。紧抓“一带一路”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、省政府支持循环发展等重大机遇,用优势引项目、用精力找项目,重点在产业升级、基础设施、民生工程等领域,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好项目、大项目,在政策、环境、配套上鼎力支持,做实做细前期工作,确保项目结构合理、接替有序。
积极开展招商引资。创新招商方式,借助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宣传推介,发挥商会、协会桥梁作用以商招商,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,加大央企、外企、民企等“三维”项目招商力度,吸纳机电设备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、茶产品深加工等产业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培育和发展。注重招商实效,优化投资环境,对重大项目一事一议,强化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,提高项目签约率、到资率、投产率。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亿元。
(二)做大工业园区,构筑发展强力支撑
坚持把工业作为追赶超越的主抓点,按照规模化、集群化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,紧抓园区、企业、产品等关键,推动工业经济大步快走,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大关,增长14%。
推动产业优化升级。出台支持工业促投资、稳增长综合性措施,实施第三个工业翻番工程,加速工业扩量升级。重点促进以汉中卷烟厂为主的卷烟制造业、以锌业特材为主的矿产冶金业,改善产品结构,提高综合效益。着力提升以华燕仪表、精测电器为主的装备制造业,以金正米业、宏力魔芋等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,推进技改扩能、抱团经营,促进产业链向多元化、多样化方向发展。
加速园区提升发展。用好扶贫产业园区贷款,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,打通梁山工业园区与梁山大道连接通道,建成机电、食品园区入园主干道,完善电力燃气、供水排污等配套设施,同步收储土地500亩,加快筑巢引凤步伐。重点抓好锂电池包生产线、联业科技数据线生产线、杭萧钢构住宅产业化基地、万目仪电等工业项目入园工作,促进汉中玉综合开发、大鲵养殖加工等项目落地开工,全年新引进入园企业5户以上。
狠抓企业梯队建设。按照骨干企业稳增长,小升规、规转股、股上市的发展思路,确保企业梯次健康发展。采取“一企一策”方式,重点保障38个产值过亿元企业的生产运行,集中力量培育产值亿元以上企业,夯实增长基础。助力中小企业成长,发挥“助保贷”融资平台作用,建立应急互助基金,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,提高经营管理水平。扩大非公经济占比,大力发展 “专、精、特、新”的瞪羚企业,精心培育增长型小微企业,扶持壮大企业梯队。全年新培育规上企业5户,新增小微企业600户以上。
(三)发挥优势特色,推动农业提质增效
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追赶超越的着力点,大力实施农业倍增工程,以产业扶贫为突破,持续推进主导产业规模扩张、效益提升,实现农业总产值46亿元,增长5.5%。
巩固农业倍增基础。稳定粮油生产规模,确保粮食总面积 51万亩、油菜 23万亩。推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,抓好稻田立体化养殖试点。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2.2万亩。做大做强茶产业,重点围绕绿茶、红茶体系开发新产品,加快有机、绿色、无公害生态茶园建设,全年新建茶园1万亩,低改茶园1万亩,总面积达到21万亩。扎实开展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品牌、做大市场。
做强农业园区载体。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导向作用,继续捆绑项目、整合资金,支持绿娇子、新美新等42个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形成园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。适度发展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,培育种养加工专业大户,促进规模化生产和订单农业有机结合,构建农产品销售市场。
加快创新融合发展。坚持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,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,建立农业发展融资平台,加大扶贫资金对农业园区及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,持续加快产业发展。集中力量改善云峰寺、罗帐岭等4个观光茶园的基础设施,打造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休闲观光茶园,逐步推动茶叶产业与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。
(四)繁荣旅游商贸,持续激发消费活力
坚持把发展三产作为追赶超越的聚焦点,强力推进“全域旅游工程”,持续放大优势,塑造精品,加快旅游产业升级提档步伐,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5%以上。
抓精品景区打造。坚持“两山两湖一中心”的总体布局,整合资源资金,强力推进建设。持续加大汉山旅游综合开发,建设植物园、打造金石谷、修建通天阁、营造祈福台、亮化大汉山,推动万亩休闲农业体验区项目,打造休闲、康体、祈福综合旅游景点。推进黎坪5A级景区创建,加快黎坪特色集镇建设工作。建成龙头山景区滑雪场、狩猎场、索道、游客中心,确保年内如期开园。开工建设南湖景区门户区和安置区,实施核心区建设项目。完成红寺湖景区大孤山酒店工程,建设环南湖、红寺湖自驾游观光带。强力宣传推介,塑造旅游品牌,不断提高南郑旅游知名度。
抓乡村旅游发展。坚持用画廊理念打造乡村旅游环线,优化旅游环境,注重特色发展,推进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深度融合,满足差异化需求。完善陈村和高台旅游环线配套设施,拓宽外环线,打通陈村至梁山通道,建设阳春苇池、青树二坪、高台李沟旅游示范村,重点打造一批星级农家乐。建设湘水、法镇片区美丽乡村环线,建成自行车慢道、自驾游营地。推进濂水、黄官、红庙米仓古道乡村旅游环线建设。
抓商贸服务业升级。坚持传统路径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,优化商业布局,创新经营业态,提升服务档次。壮大电子商务规模,扩建电商产业园区,吸引电商企业入园发展,推进仓储物流园区建设,打造大河坎电子商务聚集区,争当全市电商发展排头兵。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,加快建设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,实施东龙华府三期等综合体项目,全年培育限上企业4户。
(五)攻坚城市建设,提升城镇功能品质
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追赶超越的立足点,把握发展规律,统筹建设管理,持续优化空间布局,提升发展品质,城镇化率达47.5%。
在规划落实上出实招。强化规划引领,注重多规融合,继续做好“三规合一”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。进一步完善重点地段控制性详规、各项专业性规划,合理布局公共设施,严格控制道路红线及沿线建筑风貌,做好重要节点的景观设计,不断提升规划品质和协调性。严抓规划落实,加大规划巡查、执法监察力度,严厉打击违法占地、违规建设等行为。
在城市塑造上出精品。实施城建重点项目20个,完成投资14.6亿元。汉山片区以完善设施、扩大县城规模为目标,完成西北片区让水大道、周家坪路等7条道路工程,加快安置区建设,打造精品住宅区。启动张坝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,打通区域断头路,带动东片区开发建设。推进汉山景区周边综合开发,加速融景入城步伐,建设精品城市旅游休闲区。大河坎片区以完善功能、提升品质为目标,进一步健全商业圈,依托竹园阳光城、利民路以南片区、圣水路区域等棚户区改造项目,打通圣水路、汉桂路等道路,畅通城市路网。重点抓好渔营商贸城、汉江国际等工程,跟进江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、大河坎给水工程(二期)等重大项目,加快中心城区建设。梁山片区以完善路网、产城融合为目标,打通梁山大道、龙岗大道主动脉,促进汉山、大河坎、梁山片区的协调发展。支持龙岗区域开发建设,跟进龙岗温泉旅游度假区、锦圣玫瑰产业园等项目,加速“三镇共振、汉南一体”步伐。
在集镇建设上出亮点。以省市重点镇建设为引领,示范带动其它镇加快建设、特色发展。青树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实施4条街道立面改造工程,启动安置区新城、农贸市场、广场等项目,完成年度投资2亿元,力争在全省考核中争先进位。新集、黎坪、圣水市级重点镇按照3A级旅游景区标准,完善旅游集散功能、彰显地方文化特色,捆绑项目、整合资金,有序推进规划实施,建设各具特色的集镇街区。开展“三线三边”环境治理工作,营造整洁有序的镇村环境。
在城镇管理上出成效。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,探索集镇管理新模式,推进城镇管理的法治化、精细化和常态化。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,规范户外广告、门店招牌,开展交通秩序、废品回收和夜市摊点专项整治。加强集镇绿化,补植管护绿化带,维护好市政公共设施。做好进城落户农民就业、社保、住房、教育、医疗等政策衔接,强化市民素质教育,推进城市共建共管。
(六)倾力改善民生,提高群众幸福指数
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追赶超越的首要目标,围绕群众所需所盼,统筹发展社会事业,提升公共服务水平。
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 “十大工程”,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,争取国开行贷款7亿元,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.3亿元,重点实施贫困村道路、环境整治和饮水工程建设,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。落实各项惠民政策,引进一批适合贫困村、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新技术、好项目,大力发展茶叶、烤烟、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,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。围绕创建全省土地确权示范县,依托良好的土地资源、山林资源,开展贫困户土地流转、抵押贷款等工作,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。全年实现67个贫困村退出,2.5万贫困人口脱贫。
深化环境综合治理。以梁山片区环境整治、植被恢复工程为重点,推进其它生态脆弱区域的环境整治工作。以汉江流域污染治理为抓手,扎实开展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行动,实施汉江综合整治防洪工程3公里,完成圣水、青树、新集三个镇污水处理厂建设,建成云河水利水电工程,治理水土流失90平方公里,创建成省级生态示范县。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,高标准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。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,做好城市、村镇、道路绿化美化工作,完成营造林2万亩。新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项目50个,解决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。
提升社会保障能力。大力实施创业扶持工程,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.5万人。不断健全社会保险体系,狠抓保险扩面征缴、社保待遇兑付和基金监督管理等工作。开工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72个,安置群众3545户7713人,改造土坯房2345户。严格落实各类救助政策,更加关爱留守妇女儿童、空巢老人、残疾人等困难群体,建成黎坪区域敬老院二期工程,开工建设县儿童福利院等项目,加快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,完成全国地名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县创建任务。
统筹发展社会事业。巩固双高双普、义务教育均衡创建成果,加强队伍建设,深化课程改革,实施素质教育,全面提高教育质量,规范落实 “营养改善计划”和学生资助政策,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,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,打响汉山歌会文化品牌。全力推进全省“第二批创新型试点县”建设,实施好科技兴县项目,狠抓专利及科技成果转化。全面落实“二孩”生育政策,提高出生人口素质,关爱扶助计生特殊家庭。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推行分级诊疗制度,持续巩固药品“三统一”工作成效。
(七)强化治理创新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
坚持把依法治理作为追赶超越的重要保障,不断创新管理方式,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。
持续深化各项改革。坚持简政放权,优化服务,动态管理,继续精减行政审批项目,健全政府权力清单制度,不断提升政府效能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深化财税、审计、农村、文化、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改革,重点抓好教育、卫生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等具体改革任务。进一步健全督查考核机制,加大对改革工作的跟踪督查和考核力度。
狠抓安全生产管理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实行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失职追责,严格监管执法,抓好隐患排查整治,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。健全社会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,强化防灾减灾工作,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。坚持质量兴县,深化商标战略,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,严格执行“双随机”抽查、严重违法企业“黑名单”等制度,完善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,从严查处食品药品非法添加、制假售假等违法案件。
改进社会治理方式。以建设法治南郑为统揽,实施“七五”普法工作,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,强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,做好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。发挥人民调解作用,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,完善“三调联动”工作体系,畅通群众诉求表达、利益协调、权益保障渠道。坚持阳光信访、法治信访、责任信访,落实领导干部接访、下访和包案制度,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、大化解工作。深化“平安南郑”创建活动,强化重点区域和场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保持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。
|